提高教师素质 满足技能人才培养需要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城市系教 张 莹
摘 要
职业教育和普通中等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职业教育有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独特一面。如何满足职业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需求,培养出社会需求、岗位接轨的技能型人才是每所职业学校面临的任务。本文针对提高教师素质,满足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如何做名合格的教师,论述了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两方面素质的具体方法,并进一步强调了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师素质 职业教育 技能人才培养
前言:
随着社会对中初级专业技能型劳动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青睐。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逐步加大,将职业教育提到了一个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职业教育和普通中等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职业教育有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独特一面。如何满足职业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需求,培养出社会需求、岗位接轨的技能型人才是每所职业学校面临的任务。作为一名职业学校合格的教师,要满足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还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品德和扎实的职业能力。
一、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满足技能人才培养需要
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还要有较强的思想素养,这是一个合格教师必备的两个方面。每一个教师都应把提高思想素养放在重要位置,从“树形像、铸师魂、做表率”出发,要求自己事事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
1、爱岗敬业——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石
教师是道德的引路人,是品行的示范者,其爱岗敬业精神,包括强烈的敬业意识和忠诚自己本职工作的事业心,敬重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成就本职工作的使命感,追求言传身教、行为示范、铸造灵魂的崇高境界。倘若教师不热爱自己的职业、不忠诚自己的事业,那么这名教师不可能履行教师的职责,也就很难完成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因此,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石。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忠诚和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有尊重职业、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有不计得失、精通职业的献身精神,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意志力换得桃李满天下。
2、政治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指导方向
教师的政治思想方向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大方向。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教师可以利用政治学习的机会,了解国家最新政治活动和会议精神,明确国家政治方向和政策措施,用政治活动会议的精神武装头脑,为教育教学指明方向。
3、热爱学生——教师职业道德的情感要素
热爱学生,是教师应有的道德情感。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深入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才会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真正做到教师热爱学生而诲人不倦,学生尊敬老师而勤思好学,教学相长,教与学双边受益,最终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
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着的一种心理需要,爱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前提。教师不热爱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师生间融洽的感情,不会激发教与学的热情,就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具备“热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自觉地把自己的职业意识和教育思想同热爱学生统一起来。
4、师表育人——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所谓师表育人,就是用教师的表率、榜样示范去影响学生,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从仪容仪表、内在品德等方面去影响教育学生。
一方面,要注重教师的仪容仪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时一个动作,一句话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兴趣、追求和事业……。仪表庄严,潇洒、美观,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给学生会留一下美好的印象。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服装打扮上要整洁、得体、美观、大方;语言表达上要文明、准确、亲切、生动;举止风度上要谦恭、有礼、端庄、自然。这样在点点滴滴中潜移默化,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审美意识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一方面,要树立内在的高尚品德。教师忠于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事业,以育成他人为自己的最大幸福。但求桃李芬芳,而自己甘愿悄然无声。这样的人格,必然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人的力量。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要用自己的学识去教人,而且要用自己的品格去育人;既要引导学生上科学之山,走成才之路,又要运用自身的人格去感化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此,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注意树立为人师表的意识,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时时处处成为学生的表率。
二、提高教师职业能力,满足技能人才培养需要
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有利保证,正如一个人虽有报国之志、报国之心,但没有报国之能力,是难于报效国家的。提高教师职业能力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中、初级技术人才的保障。
1、注重教学基本功的学习
教学基本功是一名合格的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保障。教学基本功一般包括朗读、普通话、使用工具书、备课、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作业设计、考核、批改作业等内容。注重教学基本功的学习,教师可以参加教学研讨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训练教学基本功,通过教研比赛,学经验、找不足,在活动中培养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指导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教学。教师要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疏通、吃透教材,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才能保证在课堂上做到居高临下,左右逢源、深入浅出。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掌握学科知识结构与特点,探索在学科领域中提高教学效果的办法与途径,发挥与本学科相适应的教学风格与个性,让学生学会学习,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等内容。
3、注重专业实践技能的积累
随着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不断加强,专业教师有了更多的深入生产第一线参与企业生产和研发的机会。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学校的很多研发课题中的子课题可以交由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研发,这一方面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节省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注重专业实践技能的积累,教师自身要提高认识,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深入基层,向生产单位第一线的工人、技术人员虚心学习,耐心请教,不断熟练操作技能技巧,丰富生产知识,积累生产经验,最终将所学技能运用到教学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的指导教学,诱发学生认真训练技能的动机,满足职业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更新教学观念,满足技能人才培养需要
教师自身要更新教学观念,深刻认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内涵及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从思想上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坚决从传统的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克服过去存在的某些重学历、轻技能的倾向,并努力探索本专业的发展与拓展之路。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更新教学观念,才能满足技能人才培养需要。
1、重视学生技能实践的培养
对于职业学校而言,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在两三年后更多的是将走上社会去服务社会,因此在校的学习更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实践操作的能力,而不再是让学生纯粹去学习那些无穷无尽的理论和观点。在教学环节中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作为一堂课的主体,而不应被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操作。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方面,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2、不拘一格育人才
近几年来,很多职业学校深化内部改革,招生规模扩大了,办学水平提高了,但学生存在着文化功底不扎实,理论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普遍现象。这些学生往往对实践兴趣很大,动手能力很强,而且很能动脑筋,有创造性。从理论型人才标准来看,他们不是好学生,而按应用型人才标准来看,他们是好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有一种培养人才模式,要求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理论型人才,势必埋没了许多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不符合社会的需求。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改变我们的人才观念,做到能够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不拘一格育人才,充分重视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从实践出发重展开教学,就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为不同类型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铺平道路,更好的满足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结束语:
党的十七大报告表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这对于职业学校、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作为职业学校的合格教师,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自身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塑造良好师德风范,运用优良教学手段,多方位文化素养和科学的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飞速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劳动者。
参考文献
1、《职业旬刊》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年9月
2、《职业教育技术》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07年2月
3、《基础教育课程杂志》 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发布中心 2007年2月
4、《中国职业技术杂志》 中国职业教育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