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乐教 薪火相传
------谈如何做一名合格教师
中文教研组 高占军
【摘 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思想日益侵蚀着教师队伍,“乱花渐欲迷人眼”,如何才能够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本文强调了教师安贫乐教的重要性;强调了师德构成中传统道德观念因素的传承。
【关键词】教师 师德 传统道德
引言
早在周朝,就有人指出“师,有德行以教民者”,可见,自古以来身为教师者都要注重自身德行,德高望重者方能为人师。自孔子杏坛讲学开私学之先河以来,教师更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者,教师的德行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身上,教师的言与行成为学生模仿的典范,教师,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岁月悠悠,横亘千古,伴随着一幅引人景仰的图像,走进这崭新的时代。今天,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怎样做好教师?怎样做一个好教师?
对于教师工作,有一个非常通俗却又非常准确的说法:“教师吃的是良心饭。”可是现在有些教师却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别人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良心让自己当饭吃了。”
师德建设就是塑造教师灵魂的过程,它关注的是教师的思想、态度、生活方式和工作能力。
安贫乐教是教师基本的素质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变革正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又由于竞争机制、分配体制的不健全,使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一些个体或私营业主的收入迅速增加,甚至一夜暴富,与之相比教师收入明显偏低。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连教师的工资也难以保证,于是,教师队伍中出现不热心本职工作,对本职工作不尽职尽责,把主要精力用于校外创收或第二职业,特别是出现那种以职谋私,职钱交易的行为。“信仰危机”、“道德崩溃”频频地与教师队伍联系在一起,“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影响着人民教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被一些教师狠狠地践踏在脚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却被堂而皇之地捧在头顶,腐败之风吹到了昔日平静的校园。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师德滑坡,职业怠倦现象已十分明显。 “以教谋私”,它损害着一颗颗纯洁无暇的心灵。
在这种现实下,教师应调整自己的心态, “知足常乐,安于贫穷”,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我们身边,仍然有众多的教师领取着微薄的薪水却仍兢兢业业,严谨治学。这样的教师令人敬佩,他们想到的不是以已私利,而是教师应有的为师之道,这样的教师的师德在他们的性格中已升华,尽管受到不公正待遇,仍能保持为师者的高风亮节。一所成功的学校,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名优秀的教师,师德也许比专业水准更重要, “安贫乐教”,勤奋敬业,献身教育事业。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令人敬佩,教师的师德才能得以升华。
洁身自好是教师做人的原则
“一世清贫,两袖清风”这是一直以来人们对老师的评价。这句话既说了老师待遇的微薄,更是对老师高尚人格的赞美。教师应时刻谨记“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努力做一个“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的老师。对待班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做到一视同仁,不搞特殊,不看人情;处理班中的事件,不主观,不偏心;在家访中,不收受钱财礼物,不接受家长的请客吃饭。做一个甘于清贫,洁身自好的人民教师。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之所以受人尊敬,不只是因为教师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担负着培养一代又一代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正如鲁迅所说:他们“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从精神上、灵魂上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然而,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能做到洁身自好,不追随物欲,敬业爱岗,做好教育人的工作,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好教师,必须高度自尊、自重、自强不息、严以律已、分清是非善恶。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要保持廉洁自律,坚持高尚情操,就要不断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师德的学习和修养,努力提高道德认识,不断地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及时矫正和调整为师行为中的失误,抵制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物欲横流,看芸芸众生如苍蝇逐臭般追名逐利者比比皆是。只有尽弃名利、坐怀不乱,为我后生之前途兢兢业业,乐于献身者,才是好老师。
薪火相传是教师神圣的职责
在人类各民族文化传统中,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应该是最博大精深、兼容并蓄、包罗万有的了。如儒家所推崇讲求的“四维八德”,即“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已经化为中华民族的魂,孔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 ,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这种知荣明耻之心不仅仅存在于个体之中,更是民族性格中不可缺少的情感基石,是非观念、荣辱尺度,深深地镌刻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的简牍之上。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行为端正、德馨艺精的人,才能够去指导教育学生。陶行知先生曾经明确地指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很难想像一个道德观念淡薄甚至败坏的人能够胜任教师的职业,更难想像的是他会教授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师德建设、教师队伍对传统道德观念的继承与宣扬,都是我党的教育工作不变的宗旨。
应该正视的是,当今社会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不尽如人意,某些教师道德观念淡薄,全然忘记了神圣的教师职业所应该具有的操守,甚至出现了伤害学生、侮辱学生的恶性事件。虽然这只是极个别的现象,但是也绝对不容忽视,“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炽焚。” ,教师的一时之失,恐怕会影响到学生的一世;教师的一时不察,恐怕会伤害到众多的家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任院长罗漠一次在校园内巡视,看见一名学生在光着脚上课,便问道:为何不穿鞋?该生低头答到:鞋洗未干。老院长遂知其仅有一双布鞋,无鞋可换,次日便自费购球鞋两双赠与该生,后来该生走上社会,广施爱心,直至终老,每谈及此事,仍然饱含热泪念念不忘师恩。由是观之,教师自身传统道德观念的建设,实在是教育的根本。
结语
从孔子到陶老,自奥斯而苏霍,古今中外,堪称师之楷模俯拾皆是。他们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与卓著成就影响了一个时代乃至社会的发展。教师,当为时代教育的先锋,为今日的社会书写不朽的篇章。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安贫乐教、薪火相传,从传统道德观念中汲取营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并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化学生,共同创建和谐校园,这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舒大刚 《中国历代大儒》 吉林教育出版社
2 闫宁宁 《在多元价值混乱中寻找精神家园》 (《文教资料》2006)
3 陈卫平 《孔子与中国文化》 贵州人民出版社
[资料来源:教务处]